查看原文
其他

《湖北社会科学》2022年总目录

2022年总目录

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

论坚持胸怀天下 

张三元(第12期)


马克思“真正的共同体”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价值

王坤鹏 桑明旭(第12期)

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

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五题

贺祥林 邹 捷 (第1期)


习近平全人类共同价值论述的政治智慧意蕴

秦在东 (第1期)


对习近平21世纪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两点领悟

梅荣政(第1期)


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 

魏心凝 李斌雄 (第2期)


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——从分工理论的三重逻辑谈起 

王兴辉(第2期)


“实践的先导”: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意蕴阐释 

靳 涛(第2期)


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生态文明内蕴及启示——以《资本论》及其手稿为核心的考察

张 涛 (第3期)


历史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文化边界叙事分析 

刘旺旺 俞良早(第3期)


清末留日学生与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 

原 琳 戴平安(第3期)


《〈黑格尔法哲学批判〉导言》中意识形态批判的内在逻辑

钟启东(第4期)


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政策发展特征及趋势研究——基于政策文本分析 

冯 刚 王亚男(第4期)


恩格斯论工人作为无产阶级的存在——基于《神圣家族》与《英国工人阶级状况》的比较及启示 

任帅军(第5期)


《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》中的未来社会双重逻辑论证探究——兼评奈格里的《大纲》“超越论” 

许恒兵 许 迪(第5期)


伯恩施坦折衷主义历史观透析 

薛梦楠 孙来斌(第6期)


新时代“扎实推动共同富裕”的生成逻辑、价值定位与实践要求

金 伟 李娇楠(第6期)


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经验范式批判

高惠芳 (第7期)


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霸权的反抗策略——艾伦·伍德对新帝国主义的批判及其启示

冯旺舟(第7期)


习近平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孕育过程

胡炜杰 贺祥林(第8期)


“争得民主”与“民主建政”的双重变奏——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话语的演进逻辑 

石琳琳(第8期)


论中国式共同富裕道路的独特性与超越性

吕培亮(第9期)


马克思异化理论演化的三重逻辑

陈春英 肖 雨(第9期)


两个“三中全会”:铸就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

胡 伟 (第10期)


何谓劳动幸福:马克思的本质阐释

王 璐 (第10期)


共同富裕视阈下我国第三次分配的理论意蕴与逻辑进路

曹胜亮 严郁洁(第10期)


马克思恩格斯农业现代化思想的生成逻辑、内涵体系及价值意蕴

樊文翔 (第11期)


从政治到社会:卢梭、黑格尔与马克思对普遍性的政治哲学阐释转向

丁欣烨(第11期)

政治文明研究

情感传播视域下的政治认同:挑战与对策 

李腾凯 (第1期)


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生命政治学:论辩与重塑 

李 旸 王卓群(第1期)


党内政治监督的价值内核与实践向度

朱 华(第2期)


从现代自然权利理论视角看紧急状态中的“国家权力”与“个人权利” 

关依琳 徐 玲 (第3期)


政党推动: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演展逻辑 

陈冬冬 齐卫平(第3期)


自愿认同:政治权威建构的意蕴与逻辑探赜 

舒 练(第5期)


“平级不平权”:人工智能时代国家部门的权力格局变化 

梅立润(第5期)


“集成”与“联动”: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视阈下国家治理现代化审思 

王学荣(第5期)


全球发展倡议对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:内涵、动力与路径 

赵若祯 张贵洪(第6期)


 “全球发展倡议”与中非发展合作 

李因才(第6期)


“全球发展倡议”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 

程子龙(第6期)


一体异形:意识形态算法与算法意识形态 

张爱军(第7期)


国家政治·生命政治·信息政治——论生物时代基因科技规制的逻辑与进路 

刘鹏飞(第7期)


我国新能源发电项目用地风险构成及治理机制探析 

刘继瀛 陈世香 等(第8期)


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村民自治研究的理论反思与重构

钟贤哲 罗志刚(第8期)


中国网络综合治理的历史生成、现实问题与发展进路 

傅昕源 黄福寿(第9期)


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发生机理——基于广义国家视角的考察 

张 晒(第9期)


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逻辑:基于“价值—制度—行动”框架的分析 

周 成 钱再见(第10期)


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论逻辑、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 

吴 飞 王 涛(第11期)


主权与治理:阿甘本与福柯“生命政治”的模式差异与内在联结 

郑雨晨 谭明方(第11期)


中央纪委的政治角色与权能研究 

王 冠(第12期)


习近平关于党的巡视制度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意蕴 

张 静(第12期)

社会建设研究

试论日本的文化土壤与新自由主义的制度改革的矛盾 

陈立行(第1期)


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公众感知和效果评价:基于四个区县的田野观察 

杨志云(第1期)


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国公共服务动机研究:现状与创新 

胡国鹏 杨巨声 等(第2期)


职场性别歧视研究:一个性别用工成本差异的视角 

冯帅帅 梁小燕(第2期)


基层治理的复合转向:一种面向复杂社会样态的治理逻辑

孙超群(第3期)


数字乡村治理的运作逻辑与推进策略——基于“龙游通”平台的考察 

唐京华(第3期)


信访治理对基层政府履职尽责的双重约束责任制 

孔凡义(第4期)


从区隔排斥到互构重塑:半熟人社区居民共融研究——基于结构二重性视角下S市F街道的分析 

李艳营 叶继红(第4期)


中国家庭、社区健康社会工作战略地位与健康中国、福利中国制度目标 

刘继同(第5期)


新时代推进韧性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与议题聚焦——基于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考察 

王 杰 陈义平(第5期)


1978—2020年中国撤县(市)设区时空演变特征和多重逻辑

肖融知(第6期)


系统不响应:对基层矛盾治理中“小事拖大”现象的考察与分析

谢伊云(第7期)


迈向治理共同体:新时代城市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 

王德福(第8期)


依附抑或合作?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生产关系重塑——基于A省6街道办社区的调查研究

胡艳蕾(第8期)


基层社会治理中多元主体协同何以可能——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 

徐 畅(第9期)


超越绝望:欧文·戈夫曼的人性论与秩序观

王晴锋(第9期)


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精细化治理:转向、维度与路径

崔 烁(第10期)


从批判到治理:西方社会空间理论的研究转向

林 磊 朱静辉(第10期)


欺凌的惯习化——基于J市33名农村边缘青少年的质性分析

周锦章(第11期)


社会转型与绩效控制的进化

段静茹(第11期)


重新审视中国农村寄宿学校:留守与非留守农村青少年的社会纽带、自我效能和学业表现

钟 华 顾雨璇 等(第12期)


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被害现象与防治对策——以重庆市与安徽省的对比研究为视角

贾 健 魏 博(第12期)


多重创伤经历与绝望感对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抑郁的影响 

高树玲 陈高凌(第12期)

中部崛起与湖北发展

新时代湖北省农户粮食生产资源优化配置研究——基于全省16个市州351个农户的实证分析

曾 靖(第1期)


湖北省城市收缩格局及其机制研究

郝汉舟 徐新创(第2期)


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、影响及对策研究——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

陈显友 宋 雯 等(第3期)


数字经济背景下湖北省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

杨 希 李 波 等(第4期)


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市场化运营瓶颈及策略研究——基于湖北省的调查

肖 菲(第5期)


“十三五”时期湖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测度及分析 

李支立 麻宝斌(第6期)


湖北省产业网络结构特征演变分析——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 

贺远琼 刘路明 等(第7期)


“双碳”目标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及购买决策研究:基于武汉市的调查

李丹青 郭 焱(第8期)


纳入知识产权保护的高校技术创新扩散影响因素研究——基于湖北高校的调查

郝祖涛 张 艳 等 (第9期)


湖北省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路径

张远为 林江鹏 (第10期)


城市流视角下武汉都市圈中心城市建设与圈域协调发展研究

李春香(第10期)


五大城市群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——兼议武汉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 

王海英(第11期)


数字科技引领湖北省“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”建设研究

刘 钒(第12期)

经济论坛

共同富裕与基本经济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

李国镇 胡怀国 (第1期)


远程办公强度对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机制探究——工作重塑的中介作用 

朋 震 陈天子(第1期)


我国低碳经济转型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 

邓德军(第2期)


亚投行气候融资规则构建的动因、路径及特点

李仁真 杨心怡 (第3期)


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思考

尹香媛(第3期)


畅通供需循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挑战与应对

唐 琼 (第4期)


双循环新发展格局:近代英美的经验教训及中国策略 

黄思宇 (第4期)


新时代促进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着力点与风险防控

徐 晟 (第5期)


创新系统协调发展测度及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——基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分析

钟凯扬(第5期)


精准扶贫、社会组织合作与企业财务绩效

谢 懿 童 立 等 (第6期)


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化及贡献率分析

陈叶玲 李志平(第6期)


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长江经济带战略创新效应与机理研究

郝华勇(第7期)


我国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兴起与发展

田艳平 秦尊文(第7期)


动态系统视域下的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与中国机遇把握 

阮建平 李 齐(第8期)


后疫情时代我国产业链动态安全性问题研究

曾宪奎(第8期)


中韩科技创新体制比较分析——以半导体产业和公司为例 

熊 鹏 张 辉 等(第9期)


国内半导体产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——基于上市企业数据实证分析

张晴晴(第9期)


创新驱动下企业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研究:基于交易费用视角 

胡振吉 吴 锐(第10期)


党组织参与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理论逻辑、实践困境和对策建议

徐 枫 林志刚 等(第10期)


县域产业结构升级PSTR模型效应的研究——基于金融中介和财政支出协同视角

刘 洛 张铁刚(第11期)


县域政府投资的空间“挤出效应”研究——以湖北62个县域经济为例 

侯佳宁 肖 德(第11期)


同行业经验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 

孙 烨 侯力赫 (第12期)


产业政策影响企业经营的理论分析框架:基于融资视角的剖析

林 楠 元梅竹 等(第12期)

人文视野·哲学·

刚健有为的逍遥何以可能

赵建建(第1期)


重思慧能的“自性”——从体、相、用出发 

任珈瑄(第1期)


新时代节俭观的价值逻辑和实践指引 

李喜英(第2期)


老子与海德格尔论“真” 

耿明雅 (第2期)


拉康对弗洛伊德欲望理论的吸收、转向及其现实价值 康雅琼(第2期)


从天人合一到天人共生 

彭富春(第3期)


分析哲学中的逻辑量化模式渊源探讨

潘丹丹 翟玉章(第3期)


论陈词信念的规范性

韩雪吟(第4期)


尊生、彰有、健动、率性——熊十力对王船山易学之形而上超越 

马 庆 王肖南(第4期)


试析后期维特根斯坦的“理解” 

吕雪梅(第4期)


儒家思想与经济发展的世纪论争及启示 

曾晓霞 韦立新(第5期)


语言的魔法——语言的存在性与生成

高竞艳(第5期)


大道之境的发现与理论建构——王弼“无本论”思想的美学内涵 

赵 薇 (第6期)


论民族文学的世界主义之路

罗志祥 盛春来(第6期)


论媒介技术与哲学未来的技术转向

沈继睿(第7期)


物”的解析:以黑格尔与王阳明为中心

张依萱(第7期)


自性化与禅悟——论荣格心理学与禅宗的亲缘性 

李 欣(第8期)


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思想研究

尚真洁(第8期)


神秘(Geheimnis)之思——海德格尔论遮蔽的本源性 

王安宁 陈高华(第9期)


弗雷格关于涵义与指称区别的论证——基于现代逻辑的视角

李月坤 张燕京(第9期)


《庄子》“游心而上”的养生教育

李 典(第10期)


“效果历史”理论诠释历史街区交互关系——以武汉历史街区为例 

梁辰浩(第10期)


论《庄子》中的“忘”及其美学意义 

张丽娜(第11期)


自然、寡欲、本性、自由:庄子的四重生命观念 

吴胜景 王 菊(第11期)


对有限理性的哲学考察及其当代性反思

李宁宁 宋 荣(第12期)


物性、物、物质的逻辑进程——论黑格尔的物质观 

何为芳(第12期)

人文视野·历史·

“人民”概念与中共革命意识形态的建构(1921—1949)

侯竹青(第1期)


战时后方私立大学的生活样态及生存逻辑——以私立武昌中华大学为例(1938—1946)

赵国壮 周挥辉(第1期)


一个中共党员的入党前史

黄道炫(第3期)


“为郢”地望考论

晏昌贵 罗 丹(第3期)


中国法典对近世日本的影响——以《大明律》为例

万丽娜(第5期)


中国传统婚姻礼俗中的茶文化功能探究 

高添璧(第5期)


回眸与展望:五四运动百年纪念学术综述 

张宝明 陈 奇(第7期)


从旁观到接触:肯尼迪政府对首次不结盟运动峰会的应对

陆宏谋 高志平(第7期)


周制的原始民主遗存考析

冯天瑜(第8期)


二战期间英国对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与实践 

钱宇明(第9期)


元代县级司法运作:时间、空间与参与者

郑 鹏(第9期)


从出土司法文书看秦至汉初的社交关系

刘玉堂 刘 晔(第11期)


考古学视域下楚文化符号的分层阐释与体系建构

秦静静(第11期)


中古时代的江汉隐逸

陈 君(第12期)


国际法与清末领土主权争端——以匡熙民《延吉厅领土问题之解决》为中心 

汪颖子(第12期)

人文视野·文学·

瞿秋白红色音乐实践对文艺大众化的探索 

马 凌(第2期)


余秀华诗歌的女性生存叙事

苟鸣春(第2期)


国内外机器新闻写作研究进程、热点及展望 

杨逸云(第4期)


抗战时期中日文学作品中的民族观念研究 

王思璇(第4期)


因“观”生“境”:王国维戏曲意境说的创构与生成

朱 炜(第6期)


萧红作品与人生的双重误读 

崔思晨(第6期)


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西洋音乐民族化实践——以《梁祝》小提琴协奏曲为例

王 康(第8期)


中日现代文学交流与文明互鉴 

李圣杰(第8期)


俄语地区对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接受与研究 

侯玮红(第10期)

人文视野·道德与德育·

道德从何而来? 

杜时忠(第10期)


论马克思恩格斯道德与法律关系思想中的五对范畴

李志强(第10期)

法学探索

优化营商环境目标下的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再造 

汪青松 (第1期)


刑事上诉案不开庭审理之宪法学检讨

杨名跨 童之伟(第1期)


论强迫劳动罪中“强迫”的认定

董丽君(第1期)


政务处分“法法衔接”的教义学分析

熊 波(第2期)


单位犯罪刑事归责模式的应然转向

姜 悦(第2期)


自动化公共信用评价的程序控制——以技术性正当程序为视角

张 涛(第3期)


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:实质解释与适用检视

黄 勇 莫洪宪(第3期)


我国公租房使用退出压力机制的反思与重构

聂 圣(第4期)


个人破产免责考察期制度的构建 

张善斌 余江波(第4期)


基层纪检监察监督的实践运行与质效提升

陈 伟(第5期)


人工智能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

夏利民 王庆松(第5期)


独身女性的生育权:祛魅、证立与实现

罗 师 胡雪梅(第6期)


“受过行政处罚入罪”规定适用的限制及完善 

段阳伟(第6期)


三孩政策下激励型生育保障措施法治化研究 

唐梅玲 王 浩(第7期)


乱象与规制:自媒体传播名誉侵权的实证分析 

宣 刚 严海艳(第7期)


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据合规及其构建 

孙 跃(第8期)


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中同意的规则建构

李炳辉(第8期)


信义关系视角下公司董事地位与职能构造

郑佳宁(第9期)


《民法典》语境下宅基地资格权的性质定位与制度展开

李 谦 单 锋(第9期)


环境法广义法源与环境法典的适配性研究 

胡 静 汤宇仲(第10期)


环境法典绿色低碳发展编:理论向度、规范意涵与体系因应 

杨博文(第10期)


立法性算法及其法律规制

刘佳明(第11期)


《民法典》时代我国代理商立法的制度构造

刘浩然 雷兴虎(第11期)


宪法“爱国统一战线”条款叙论——纪念“八二宪法”实施四十周年

江国华 乌日尼勒(第12期)


民法典视野下非典型担保的登记对抗法律技术

梁远高(第12期)

教育论丛

义务教育学校委托高校管理实践审思——基于武汉市学校委托管理项目的分析

邬瑶瑶 冯惠敏(第1期)


美国博士教育六十余年来的规模扩张、制度特点与改革趋势 

牛风蕊 张紫薇(第1期)


我国农林类高职高专分布特点、成因及布局优化建议 

王 鹏 张 晨(第3期)


公民教育视阈下的美国学校历史科教育及启示 

黄少成 彭 涛(第3期)


学术研究中的“技治主义”及其治理 

邹红军(第5期)


教育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高校教师参与教育评价的研究

张雷生(第5期)


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现实境遇及其治理之困——基于H省的调查研究

张继明(第5期)


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现状及特点——基于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描述性分析

张传萍(第7期)


面向未来时代的新型大学模式实践与探索——以Minerva和station1两所大学为例 

赵亚丽 武建鑫(第7期)


普及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逻辑

李 鹏 (第9期)


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团队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——基于组织行为学视角

王会波 周洪宇(第9期)


高质量发展:民办高校治理的目标追求与实践路径 

侯耿耿 赵国权(第9期)


论义务教育后普职分流的理与路

李 栋 张增田(第11期)


“取消中考分流”可行吗?——基于提出背景与风险规避的分析

丁奕然 倪 娟(第11期)

思想政治工作研究

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观的变革 

佘双好 罗 佳(第2期)


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讲思政课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 

张振芝(第2期)


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

虞志坚(第3期)


试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时空二维融合——基于马克思社会实践时空观

王升臻(第3期)


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 

熊维娜 王海军(第4期)


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确立的探索(1927—1940)—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代来源研究 

刘伟兵(第4期)


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三重逻辑

赵丽红 张润枝(第5期)


新时代课程思政的认识定位、生成逻辑与发展路向——基于矛盾论视角的探讨 

彭 均 白显良(第5期)


信与任的双重变奏:信任的道德逻辑

陆宽宽 王润稼(第6期)


专业社会化: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新视角

赵玉鹏 杨连生(第6期)


理论、现实与发展:对思想政治教育理性的三重省思 

陈启超 孙其昂(第7期)


论思政课教学话语的艺术性构建

谭绍江(第7期)


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提升研究 

陈 鹏 陈荣卓(第8期)


劳动教育评价的价值意蕴与优化路径

李 鹏(第8期)


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—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

陈绍辉 孙熙国(第9期)


从互联网的技术之维到社会之维——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迭代升级的纵深逻辑

卢 岚 贾钢涛(第10期)


《共产主义运动中的“左派”幼稚病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

王铁柱(第10期)


文化创新·价值引领·信仰共识·情感共享:民族地区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的心态维度

李东坡(第11期)


高校思政课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关键在以理服人

金德楠(第11期)


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构的哲学审思 

周 麟 龚 超(第12期)

传播与传媒

媒介融合的知识图景与研究演进——基于文献计量的图谱分析 

薛梦晨(第2期)


集体记忆视角下历史题材文献纪录片叙事创新探索——以《记忆的力量·抗美援朝》为例

孙 奡 吴玉兰(第2期)


中国早期新闻教育的理念及其实践

廖声武(第4期)


国家话语能力再认识

赫 琳 贺逍遥(第4期)


网络空间集体记忆的构建: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视角

王延隆(第6期)


三个“面向”与六个“维度”:迈向新时期的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 

李思乐(第6期)


新媒体语境下的情境主义文化复兴——中国拍客现象透视 

潘元金(第8期)


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价值研究

宋 红(第8期)


网络语体产生的大众心理机制

王 森(第10期)


消费文化与广告业的双向耦合关系 

商超余 姚 曦(第12期)

日本“新资本主义”研究

“新资本主义”新在何处?

 [日]山田锐夫 (第4期)


日本金融财阀统治下岸田文雄“新资本主义”政策的结构性困境

宋朝龙 崔慧敏(第4期)



排       版:贾晓林

审       核:王     京











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《湖北社会科学》2022年总目录
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